首页 漂亮妈妈 孕前准备 怀孕期间 产前产后 婴幼儿护理 早期教育 胎教音乐 儿童读物 防辐射服 婷美内衣
孩子品德培养学校难以独担


  

  最近教育部下发文件,要求加强未成年人的品德培养。地方上也有诸多措施:什么要重视几个重大节日呀,提供健康读物呀,改进有关教材呀,等等,不一而足。


  遗憾的是,这些措施,都属于学校教育的范围,没有社区的角色,甚至没有家庭的作用。从二三十年前笔者小时候起,类似的措施就没有少过,可惜作用一直不明显。


  每代人都面临着如何培养下一代的品德的问题,但每代人都面临着其独特的时代特点。笔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一个计划经济社会中长大。那时国家无所不管,家庭和社区的功能全面萎缩。平时父母各自上班,我们这些孩子各自上学,吃晚饭时才聚在一起。家庭成员间一起相处的时间很少。同时,房子是单位分的,甚至家具都是单位发的,食品是定量供应的。家庭要买的东西很有限。除了把政府发的票证和几十块钱工资折换成实物外,谈不上什么家庭经济行为。最极端的时候,家庭连一起吃饭的“功能”也没了,大家都去吃食堂。一句话,国家的功能,取代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社会细胞的功能。  


  在这个背景下,形成了笔者那一代独特的教育体制。本来,教育是家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。但国家包揽一切后,孩子只要去了学校,一切听老师的,家长就万事大吉。


  如今,国家从许多社会领域中退出。萎缩了的家庭功能也开始复苏。从住房到食物,衣食住行全要靠家庭在市场上作出选择。然而,我们的家长,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对教育的意义。家长在经济上有更多自己的选择,却没有更多地参与对孩子的教育。总是找个靠得住的重点学校,把孩子往那里一扔就高枕无忧。


  然而,培养品德不能只靠学校的课程,主要靠家长自己。笔者的一位美国朋友,本来是银行家,后来搞慈善事业,为柬埔寨的孤儿募捐。他把养尊处优的独子带到柬埔寨,让他自己看看什么是贫困。儿子看傻了眼了,回来以后读书做事就认真多了。


  这才叫品德教育。我们过去学校里总是要忆苦思甜,为什么不管用?因为那是学校统一组织的,照顾不到每个孩子的独特背景,和孩子的家庭没有活生生的联系,不会触动孩子的心灵。只有父母利用自己独特的生活境遇,创造机会让孩子认识世界,才能培养他们真正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。

  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,当父母的常常只顾拼命工作赚钱,以为只有自己成功,孩子才上得起好学校,才有好的教育。他们早出晚归,很少花时间给孩子,一切由学校和家教代劳。美国的中产阶级,则强调自己和孩子一同获得人生的重大经验。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干脆辞了体面的工作。更有家长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,一起创办私立学校,保证自己的孩子有理想的品质。


  美国对教育的投资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例比中国高不少。但这种高,不仅仅是几个数字的问题。人家家长为孩子投入的时间并没有算在内,也无法用金钱来统计。这恰恰是衡量一国教育最重要的因素。相比之下,现在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,总觉得孩子应过更好的生活,不用理解自己这个不理想的世界。结果,他们往往过于强调让孩子分享自己的财富,却不懂得让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。他们不懂得:两代人共历人生的经验,正是我们教育中最缺乏的东西。薛涌(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)